当前位置:首页 > 人社局 >动态要闻>文章详情

多措并举求实效 技能培训增收入

发布日期:2024-05-06 16:47 来源:三门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全市人社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坚持特色思维,强化支撑保障体系,加大政策倾斜力度”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脱贫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技能帮扶工作。2024年以来,在全市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县(市、区)实施脱贫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行动,推动实现从体力型劳动力向技能型劳动力转变,目前共组织6个有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县(市、区)4089脱贫劳动力参加培训,培训后取证3161人,实现就业3015人。

一、强化“三个精准”全面发力

(一)精准识别摸清底数。充分发动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就业联络员、定点培训机构等,通过进村入户、上门走访等方式,动态掌管未就业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人数、年龄、文化程度、培训就业意愿等信息,建立和完善培训需求清单、年度培训任务清单、参训人员清单等“三张清单”,做到底数清、需求准、任务明。

(二)精准谋划形成合力。将技能培训任务纳入年度“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总体方案,采取市级统筹督导、县级组织实施的方式,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并纳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考核评价体系;整合农业农村、乡村振兴、水利、林业、商务、住建、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资源,因地制宜制定培训计划。积极争取乡村振兴、财政衔接、涉农等资金投入。

(三)精准推进强化督导。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采取座谈交流、现场观摩和实地检查等措施,定期对各县(市、区)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调度,实时分析解决问题,推动全覆盖工作有序开展。

二、坚持“三个注重”务求实效

(一)注重按需施训。根据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自身特点和培训就业意愿,紧贴产业发展规划、市场用工需求和劳务输出需要,坚持分类施训,推动实现技能培训个性化。对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培训和转移就业愿望较强的,组织开展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等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对近期不能外出务工、拟就近就地就业的,围绕乡村振兴需要组织开展手工藤编、农家乐经营、中西餐烹饪、特色种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

(二)注重创新方式。依托技工院校和培训机构开设“示范性培训班”,组织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力求“包教包会包就业”。广泛开展“农人夜校”“田间课堂”等“送培训下乡”活动,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田间地头、农户院落开展“短平快”的实用技能培训。

(三)注重管服结合。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严格执行开班申请、过程检查、结业审核三项制度,坚持开班、结业到场,每班随机抽查1-3次,确保培训的真实性和有效性。统筹推进培训就业“一条龙”服务,广泛收集岗位用工信息,加强就业岗位与培训专业的协同联动,促进脱贫劳动力培训后实现就业。

三、突出“三个明确”强化保障

(一)明确责任领导。明确各县(市、区)人社部门分管就业工作的领导统筹推进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技能培训工作,直接指挥、定期研究、紧盯时序进度、目标要求和考核指标,任务分解到人,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确保技能培训目标任务高质量落实。

(二)明确培训机构。在全市优选18家优质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对接各县(市、区)开展技能培训,丰富个性化课程体系,提高技能培训针对性、实效性,推动解决技能培训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问题。

(三)明确专项资金。在财政衔接资金用于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技能培训、就业补助不低于20%的基础上,调配就业补助资金时,只做“加法”不做“减法”,明确部分资金重点用于支持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开展技能培训和评价取证工作,切实加大倾斜支持力度。